设计赋能产城乡融合提升
重庆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、城乡融合发展、文化多样性保护、人居环境改善等挑战。重庆以“设计赋能产城乡融合提升”为主题创建“设计之都”,希望构建全域设计生态体系,打造超大城市设计更新示范区。
01
工业设计
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,制造业面临创新能力不足、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的挑战,坚持推动“工业设计”融入企业研发、生产、管理、营销、售后的全过程,赋能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,提高产品和服务附加值,助力工业老城实现产业新生,保护活化工业遗产,把“工业锈带”建成“生活秀带”。
截至2022年,重庆已建成包括重庆设计公园、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城、金山意库等在内的300余个设计类产业园区、众创空间及孵化基地,培育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65个、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0个。另有22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及1家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在渝设立分支机构。全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总规模突破2000亿元,形成了与城市特色发展路径相匹配的工业设计创新发展模式。
首先是以人才培育为核心,重庆在全国率先建立工业设计专业完整职称评价体系。今年,市经信委、市人社局联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,开通工业设计专业职称跨省申报通道,破解了设计人才异地评价难的行业壁垒。
其次是以服务为支撑,重庆形成了完善的设计公共服务体系。按照统一部署、分区指导、服务下沉、精准赋能实施原则,形成了“总部基地(市级)+区县分中心+专业中心+配套资源池”的工业设计公共服务体系,推动全市工业设计分布式联动发展。
第三是以生态为引领,重庆培育了良好的工业设计产业生态。重庆不断强化创意设计、样机制作等工业设计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能力建设,引进培育了一大批工业设计重点企业和平台,补齐了产业发展短板。
02
工程设计
重庆城市建设面临地势起伏大、江河水系庞杂、城乡面积广阔等独特地理环境带来的挑战,面对新一轮城市更新的机遇和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我们以人为本的“工程设计”,驱动重庆成为一个富有温情和审美的城市,围绕公众需求,优化城市交通、教育、医疗、街道、社区等公共空间的设施改善和系统升级,以交互设计理念打造数字化智慧城市,并在保护城市肌理和历史风貌的基础上,美化城市建筑,优化城市空间。工程设计创造出以吊脚楼为代表的独特人居环境,营造“轻轨穿楼”“五层八口立交桥”的“8D”魔幻城市,推动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。
重庆设计集团,作为工程设计领域的知名机构,在重大基础设施、城市更新、文化旅游、生态环保等领域贡献设计力量,创造美好生活,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。截至2021年末,集团共有在职员工近4000人,资产总额4.93亿美元、营业收入3.33亿美元。另外,重庆还集聚了中煤科工、中冶赛迪、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设计研究院等全国知名工程设计企业。
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,旨在推动行业科研创新,引领行业技术进步,开展行业交流与协作,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推动我市勘察设计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,协会现有理事单位120家,监事单位3家,会员单位400余家,从业人员5万余人。
03
时装设计
重庆面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、保护文化多样性和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的时代任务与发展挑战,一直注重发挥“时尚设计”的力量,链接整合科技、文化、资金、人才等创新资源,赋能非遗传统工艺的创造性保护和乡村振兴,激活传统工艺和乡土资源的创造活力,实现传统与现代、城市与乡村、自然与产业的共荣共生,为保护文化多样性和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内生动力。时尚设计推动夏布、陶器、竹编、漆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下生活美学,赋能贫困乡村绿色减贫,提前完成联合国消除贫困的千年发展目标。
重庆国际时尚周已连续举办5届,涵盖时尚发布、时尚演绎、时尚生活等领域,营造城市时尚氛围。重庆市服装设计师协会,拥有梁明玉等服装时尚设计专业人才207人,通过主办设计大赛助推重庆时尚产业发展。同时,建有大足石刻研究院、重庆工业博物馆、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机构促进工业遗产、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。